2013高考语文(2013高考语文新课标二)
本文目录一览:
辽宁2013语文高考答案
年高考语文(辽宁卷)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(9分) (3分)C (3分)D (3分)D (36分)(一)(19分) (3分)A (3分)B (3分)B (10分) (1)(5分)“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,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。”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。
辽宁卷2013年语文高考作文题目: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,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。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,问“你能找到吗?”,年轻人说不能。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,问“这回呢?”,年轻人说“能”。年轻人恍然大悟,一个人,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。
【答案】(8分)寓意:一是“爷爷”通过一生奋斗留给“我”的物质遗产,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;二是“爷爷”留给“我”的人生教训,启发“我”对物质有清醒认识,是精神财富。启示一:就人生追求而言,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,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。
【辽宁卷】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,特别是在作企业内训的时候经常被讲到。这个故事的道理也非常简单,就是要想被人认识被人尊重,要想超越平凡,你就要发光,就要脱颖而出,就要从沙子变成珍珠。这篇作文要论述的重点就是要如何从沙子变成珍珠。
试卷结构 辽宁高考语文试卷遵循全国新高考Ⅱ卷的统一标准,包括现代文阅读、古代诗文阅读、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等几个主要部分。这些部分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,包括理解能力、分析能力、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等。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部分通常包括多篇阅读材料,涉及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。
正确答案:培养、培植 源源不断 适宜 不毛之地 这段话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?A.人类有了绿树、鲜花和小草,生活才更加美丽。B.这里的每一株小树,每一棵小草,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。正确答案:B 请你写一句广告语号召人们自觉保护环境。

2013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五:其
1、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,译为“我的”“我(自己)”或者“你的”“你”。今肃迎操,操当以肃还付乡党,品其名位,犹不失下曹从事。(《赤壁之战》)指示代词,表示远指,可译为“那”“那个”“那些”“那里”。既其出,则或咎其欲出者。
2、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常考的共有18个,分别是之、乎、者、也、因、其、所、与、而、且、乃、于、若、为,则、何、以、焉!其用法和意义如下:之 (一)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:他、她、它(们)。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。例:(1)太后盛气而揖之。
3、代词 1第三人称 今译为:他(它)、他们。例释:①成以其小,劣之。《促织》 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。《阿房宫赋》(2)第三人称表领属 今译为:他的、他们的。例释: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《论语》②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
新课标2013全国高考语文卷
1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.(6分)(4)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“半个中国人”?请结合材料,谈谈你的看法.(8分)第二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(20分)13.下列各句中,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(3分)A.他性格比较内向,平时沉默寡言,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,滔滔不绝,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。
2、答C给3分,答D给2分,答B给1分;答A、E不给分。
3、这是2013年新课标I全国卷(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河北、陕西)高考作文题: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201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?
1、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,以下为2013年全国卷(适用省: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 云南 河北 黑龙江 海南 吉林)高考作文题: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2、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为“以 ‘___而知之’(填入一个字,学字除外)为题,写一篇文章”。湖北卷 材料作文: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,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,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,方圆之间,各得其妙,古诗云:方圆虽异器,功用信具呈。
3、新课标卷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目:经验与勇气 2013高考作文题目: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,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,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,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。当地许多富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去切割这样一块昂贵的宝石,这时,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,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。
4、全国高考各省作文题目总汇 广东 微博截图 广东高考作文题:一个人白手起家,成了富翁。他为人慷慨,热心慈善事业。一天,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,生活难以为继。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,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。
5、四川卷:以”过一种平衡的生活“为话题作文 山东卷:一个刊物上有个咬文嚼字的专栏给莫言等很多作家的作品挑错别字,他们虚心接受为材料 湖北卷:上善若水任方圆。以方圆为话题作文 江苏卷: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,进入后点燃蜡烛,发现有一群蝴蝶,于是退出去了。
6、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:山东卷近年来,素有“语林啄木鸟”之称的《咬文嚼字》杂志开设专栏,位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,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。对此,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,并积极回应。
ZBLOG版权声明: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侵权必究!授权事宜、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,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将尽快回复您,谢谢合作!
